表達與溝通的差異


這段是我跟同事分享、也是放在心裡很久,沒有寫下的東西:溝通與表達的差異。原文點這裡


表達

表達 是有 主軸 的 呈述 自己的想法,也就是腦袋裡的東西。

表達的方式有多樣化,像是結構性的表達、邏輯性的表達、組織性、藝術性、科學方法、理性與感性 …

表達的形式很多種,演講、文字、簡報、戲劇、音樂、舞蹈、肢體、詩詞書畫、憤怒、行銷、電影、廣告、Blog、程式、圖畫 … 都是表達的形式。

表達不同的形式,會用不同的用語,像是音樂的演奏,我通常會用 詮釋

有邏輯、次序、抽象與具象的描述想法,這是有層次、科學性的表達。

表達 = 方式 + 形式 + 層次,會讓一個人有個性,或者感到很特別。但這些都是表達的技術方法,表達的本質:

把腦袋裡的想法丟出來的技巧

也就是 溝通的原理 裡的第二段:你說出來的 所整理的概念。口說只是其中一種形式。

比喻

比喻是讓溝通最有效的表達技巧。

比喻是讓表達者、與接收者,用同樣的角度、背景、資訊、時間 … 等角度,透過對等經驗基礎,用類比的方法找到共識。

我常跟同事分享怎麼講一些很難的東西,利如 API Gateway 這種技術架構的東西,怎麼讓一個完全沒有技術背景的人聽得懂?這種技術架構的概念有時候連技術人自己都講得不清楚的,更何況是對著完全沒技術背景的人講。這時候比喻就很重要了,把很高深的技術,用生活現象比喻,就很容易懂了。

我這樣比諭 API Gateway:每棟社區大樓,都會有大門警衛,每個人進入社區都要經過警衛的確認。住戶自己有鑰匙 (Key),非住戶則要透過警衛確認身份、登記 (Authenication) 後才能進入。

透過這樣簡單的比喻,生活中的例子,就可以讓大家快速了解。

科普作家,通常是比喻的高手。因為他們要寫很深的科學理論知識,但對象是普羅大眾,甚至小朋友。

溝通

溝通 的目的是讓對象了解自己的意圖,最高境界是照自己的想法執行,簡單說:

溝通的目的,是讓對象依照自己的意圖,產生行動。

像不像:洗腦、宗教、邪教 的感覺 XDD

有效的溝通,仰賴有技巧性的表達,不同對象的表達形式不一樣。例如說,在外面是演講大師,但是遇到三歲的小鬼問:『我從哪裡來』就完全沒招,所以技巧是有適用的對象,不是同樣的表達技巧,針對每個對象都可以達到溝通的目的。

  • 溝通是有目的的表達
  • 溝通表層目的是讓對方瞭解自己的想法,深層意涵是讓對方照自己的想法產生行動。

這篇文章: 如何有效的回報問題 講述的就是針對回報問題,有效的溝通方法,就是把溝通的形式高度結構化後,提升對問題的認知。這種概念就跟計算機科學的協議 (Protocol) 一樣。

傾聽

溝通除了需要表達技巧,另外很重要的就是聆聽。

溝通失敗的因素,經常是:

說太多,聽太少

沒有真正了解問題,也沒有讓彼此有空間。

傾聽,需要誠懇,需要專注,甚至做筆記。。。。。有空另外寫一篇。

溝通與表達

很會表達 != 有效溝通。

一些很抽象藝術作品,表達了很有深度的意境,像是抽象畫,或者很複雜的敘事電影,但是普遍的人是無法了解其意境的,無法達到有效溝通。有些藝術電影、前衛音樂,也是類似的。

像是著名的抽象畫畫家 畢卡索的作品,電影 雲圖 (Cloud Atlas)、爵士樂 … 等。

有些表達很樸實,卻能很有效的溝通。像是吳念真導演的台詞、廣告詞,很簡單,感受卻非常深刻,這是有意境的表達。古代的詩、詞、曲,是一種極簡的表達,溝通的是感受。

政客的溝通,通常背後都有意圖,例如煽動群眾、影響與論、帶風向、壓地對手的聲望 …。政治家則是正向改變風氣、啟發民眾、影響群眾,這些都是讓意圖轉化成行動的例子。

我有時候會覺得自己有些東西講得很好,或者文章寫得不錯,但是 TA 沒有反應;有時候我根本沒想到用啥技巧,只是用意圖驅動溝通,聽者反應很熱烈。所以表達技巧與溝通不是絕對關係。

很會溝通的人,通常對於意圖會很明確,但不見得有很好的表達方式。

不過通常擅長表達的人,只要留意對象背景,就會達到有效溝通,只要忽略對象,溝通就很容易失敗,即使技巧再多麽花俏。


延伸閱讀



Comments

  • 全站索引
  • 關於這裏
  • 關於作者
  • 學習法則
  • 思考本質
  • 一些領悟
  • 分類哲學
  • ▲ TOP 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