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見怎樣的全貌 - 軟體開發的三體問題


自從 Ruddy 老師提倡:《專案之初,首重看見全貌》的觀念,這想法與我過去引導團隊的 視野 很雷同。因為我一直用 視野 在思考全貌這件事,這反映了各個組織層面的運作、協作、溝通、產能。

我這邊講的『視野』一詞,可以是 Perspective (遠景)、Aspect (觀點)、View (視圖)、Dimension (維度)、 …

視野包含的 X、Y、Z 軸,三軸構成的整體全貌:

  • X 軸 - 產品 (Product): 抽象的事,也就是產品的概念,例如 ERP、CMS 都是一些產品
  • Y 軸 - 團隊 (Team): 具象的人群,可以是 技能團隊跨職能團隊 (任務團隊) 或者 管理團隊
  • Z 軸 - 架構 (Architecture): 具象的物,也就是技術架構與實踐,包含單體架構、微服務、分散式架構 … 等。

這些會構成三種主要排列組合 (XY、XZ、YZ),形成了全貌的層次。除了三軸,另外看不到的是 時間軸 (T),會牽動 X / Y / Z 的改變,講的是 企業的發展階段。我畫了一張圖,呈現如何用三軸看到視野與全貌在組織運作的關係,底下分別說明三軸的關係。

updated 2019/04/27
這張圖於新竹敏捷社群 Meetup 的分享:導讀持續交付 2.0 - 談當代軟體交付之虛實融合


全貌的層次

Google Map 是我最常比喻的例子,因為他的 Zoom In / Zoom / Out 就是一種視野感、層次感。從地圖上可以看見全世界、看見台灣、看到台北市,是三個層次的視野,三個層次的全貌。三個層次的視野,面對的問題不一樣,思考的出發點不一樣。

X、Y 軸:產品線與團隊的問題

通常初創團隊,這兩個是貼在一起的,也就是:

  • X = 1 (單一產品線)
  • Y = N (技能團隊數)

這通常會需要打個一兩年的仗,確認產品在市場的可行性與模式。幾年後,如果現金與模式都找到穩定的供需,可能會有多個產品線並行:

  • X = M (多產品線,M > 1)
  • Y = N (技能團隊數)

這時候開始面對協作問題,因為 M cross N 導致效率低落。而背後另一個因子會慢慢浮出來,他就是 Z 軸。接下來 Y 的質可能會開始有所調整,從原本的技能團隊,改變成跨職能組織。也就是現在常聽到的 矩陣型組織跨職能團隊

如果是一個大公司,也就是全部的產品線,包含各個產品線與客戶的關係,各個產品線與組織的對應關係,各個 #組織與技術架構 的關係。

所以 XY 軸對應到時間線,要面對的問題:

  • 前:快速交付產品,面對市場
  • 中:穩定產品交付的品質,產品與團隊的協作效率
  • 後:除了上述兩個,通常 Z 軸的問題會慢慢浮現,需要被重視,他就是架構。

所以總結要面對的問題:協作與共識

Y、Z 軸:團隊與技術架構的問題

Z 軸可以代表技術與架構所組成的複雜性,Y 軸是團隊。

新創前期面對的技術,大多由草創成員決定,確立的方式大多是以熟捻的、開發速度快的優先,這時候 Z 複雜度相對不高。一段時間之後,隨著人員異動, Y 軸的質產生異變,Z 軸隨之也跟著牽動著。同時因為產品線 X 軸的拉大,YZ 軸通常很快在幾年之內會有很大隱性的變化,Z 軸代表的『複雜度』問題會漸漸浮上檯面。

幾年後,X 軸已經是多個了,Y 軸已經是跨職能團隊了,這時候的 Z 軸,除了複雜度的問題,技術管理的問題浮上來。

整理 YZ 軸的兩個核心問題:

  • 複雜度:也就是技術爆炸,既有的架構維護與管理、新架構的導入與管理
  • 技術管理:新技術的選擇、導入與實踐

X、Z 軸:產品線與技術架構的問題

康威定律 描述 產品架構組織團隊 直接關係,這個關係直接影響整個公司的溝通效率與產能。所以 XZ 軸就是在描述康威定律。

而康威定律實際上呈現的則是,溝通問題,所以單一討論 XZ 軸沒什麼意義,因這裡面沒有人,也就是 Y 軸:團隊?

所以當探討 XZ 軸的問題時,背後其實隱藏著 Y 軸,也就是產品線、組織架構、技術架構必須一起看,才能看到真正的問題。而這三個放在一起時,第一個要面對的問題,就是 溝通。如何有效、高效、一致性的達到共識,就是最重重要的議題。

因為這些因子疊加再一起,所以總結最後要面對的問題有兩個:複雜度溝通

T 軸:時間的問題

前面三段,其實都是用 T 軸在貫穿描述,時間會改變 X、Y 軸,也會牽動 Z 軸,前述提到的視野,是立體的三軸,三軸構成的體,隨著時間的前進,組成新全貌。

對於企業來講,時間代表著幾個面向:

1.企業發展階段

如下圖:

不同階段的重點有不同,三軸的重點也不同。舉例來說,在成長期階段的企業,這時候的 X 會很高,Y 軸,如何留才、培養團隊成員的素質,會是關鍵。因為人才會導致 Z 軸的複雜度有所變化。

以史為鏡,可以知興替

更多企業階段性的整理,參見 不同階段的企業

2. SDLC

軟體開發的生命週期管理,詳細參閱 Software Development Lifecycle

3. 專案管理

T 軸另外的面向則是 專案管理,也就是如何讓專案符合時程,任務達到業務目標。

4. 敏捷開發

怎麼讓 開發 有效執行,不管是了解 SDLC、還是專案管理,這年代敏捷開發的方法論是有效的,其核心概念就是:

讓開發人員好好的把事做好

怎麼樣能讓工程師把事情做好?

  1. 降低 WIP (Work in Process)
  2. 降低干擾 (Context Switch)
  3. 控制好優先序、減少插件
  4. 學習型組織
  5. 建立有效的溝通模式

用視野看見全貌

視野 (Perspective) 有各種面向,看近看遠、看深看廣、看過去現在未來,都是視野。Google Map 除了有 XYZ 軸,也有各種層次 (layer),像是衛星、交通、3D … 等。實際上用全局的方式,探討各個面向的問題,以全貌了解本質,才不會走偏,或者看錯。

這篇文章描述的『全貌』,只是從企業內部看到的而已,如果把業務以及市場加進來,可能又不是如此了。


延伸閱讀

站內延伸

相關文章

更新紀錄

  • 2021/04/20: 更新時間 T 段落,增加內容


Comments

  • 全站索引
  • 關於這裏
  • 關於作者
  • 學習法則
  • 思考本質
  • 一些領悟
  • 分類哲學
  • ▲ TOP 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