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場失敗會議


原文是 2021/06/14 寫下的 memo,摘錄一場失敗的會議有哪些現象,與另一篇 一場有效的會議 成對比。

1. 會議發起者、與會議控制的問題

1.1 太多人參加

很多人參加,有兩個意思:很多層級、或者同一個層級的人很多。

各種層級、角色都有,上至 CxO、VP、Director、Manager,到 Engineering Team 都有。人類的溝通,不同層級之間討論事情,大部分 (80%) 是需要翻譯的,換言之,如果沒有從基層幹起,一路往上的人,或者具備一定的人格特質,要跨那麼大維度溝通本身就是個不容易的事情,因為很常會出現這種現象:

TCP 跟 HTTP 放在一起討論
討論 狗 和 熱狗 的差異

這種現象很常出現在各種社會事件,媒體公關事件最明顯,那種抗議場合的溝通。

理想會議人數同 scrum team <= 8 人,這樣的溝通常會比較有效率,所有人對於事物的理解,才會一致。

類似的案例:

  1. 宣誓大會
  2. All-Hands Meetings、年會
  3. 部門會議

1.2 會議目的不清楚: 這場會議目的到底是?

會議的目的通常有以下類型:

  1. 討論:因為資訊不足,希望透過討論,尋求建議,相互請教的過程。
    • 這種目的不要在太多人的場合討論,特別是一次跨太多部門的人一起頭論,基本上是沒意義的。因為狀況會同 1.1 的結果。
    • 實際有效做法是主要負責的人,跟關係部門 (1:N),每次一對一 (1:1) 的過,過程負責人發現 X / Y 有衝突,在私下找 X / Y 負責人做決議,最後由負責的人做總結與決策。
    • 理想的是 星狀溝通,必要時才是 網狀溝通
  2. 找共識:希望提供彙整的資訊 / 報告,進而找到共識、做決策?
  3. 公告布達,產生行動:已經有共識、已經做好決策,要開始執行了,主要目的是分工,資源協調

1.3 會議角色混亂,沒有控制

會議進行過程,沒有分工,詳細解法參閱 一場有效的會議

1.4 會議主軸資訊量過大

這是最常發生的現象,成年人在一個小時裡能夠專注的時間只有 30%,能夠理解全部資訊量的人通常是更少。

主講者把自己深思幾個月的結論,一次放出來,但沒有做適度的抽象畫整理,造成與會者瞬間看到太多資訊,無法理解,進而產生有效的討論,或者造成不同層次的討論,最常看到的是現象是:

TCP 跟 HTTP 放在一起討論,層次根本就搞錯了。
討論 狗 和 熱狗 的差異

背後的問題: 如何有效表達 ,也就是說故事、或者是具象化表達的技巧,參閱 溝通原理

1.5 準備不全

為了時程,硬上。

1.6 沒有結論

花了時間,卻沒有任何產出。

也不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麼?後續應該怎麼跟進?


2. 與會者的問題

2.1 沒有搞清楚會議主題就進來

被邀請,不管哪一場都參加。這種很容易出現在社會新鮮人。

通常一場會議參與者超過 10 個以上,其實都可以考慮不要出席。除非裡面有需要獲取的情報。

2.2 不恰當的提問

  • 用封閉問題 (現場 / 細節) 打 開放問題 (概念 / 抽象)
  • 或者反過來,用開放問題,對封閉問題
  • 開放問題:這東西的定義是什麼?
  • 封閉問題:這東西是不是什麼什麼?
  • 問跟會議主軸無關的問題

2.3 沒有參與討論

Steve Jobs 在自傳中提到,會議的目的就是要參與討論,在會議中沒有參與討論、沒有發言,Steve Jobs 會請他出去。反之,當收到會議邀請時,如果這場會議主題跟自己沒關係,是不用免強參與的。

沒有參與討論,另外一個潛在問題是:「企業有沒有營造一個讓員工願意發言的環境」,更深層的意涵是:「管理團對有沒有營造一個安全的發言空間?」

2.4 會前沒有先閱讀資料

有些資訊,在會前就會送出來,節省大家開會的時間。所以當參與者沒有在會前先閱讀的時候,到會議詢問已經提供的資訊,就會變成很浪費時間。

2.5 提過去問過,有結論的問題

提出這問題的人,只要是高層,很有機會就會翻盤整個計畫。

有時候是高層的問題,要適度提醒;但有時候也是與會者自己的問題。

2.6 中斷:沒有聽完就想講自己的想法

很容易發生上對下的情境,上面的人 (通常是直屬主管) 很有想法 / 經驗,但負責執行的人準備很久,還沒說完就被上面的人中斷,然後作結論。這種狀況,不見得都是主管的錯,但有的時候這樣的方式,會讓底下的人很受傷,甚至會對於跟主管溝通起了反感。這種上位者(管理、主管)都是造成團隊運作效率低效、團隊成員最後不敢做決策的主因。


延伸閱讀

會議系列文

  1. 一場有效的會議
  2. 開會原則
  3. 會議的普遍現象
  4. 一場有效的會議
  5. 表達與溝通的差異
  6. 溝通的原理

溝通



Comments

2023/06/14 18:21:00





  • 全站索引
  • 學習法則
  • 思考本質
  • 一些領悟
  • 分類哲學
  • ▲ TOP 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