會議的普遍現象
原文是我 03/26 在公車上寫下的 memo,主要是依照 開會原則 提及的想法,整理看到的問題。
沒有會議原則
- 開會沒有基本的會議準則
- 沒有要求 agenda / action
- 與會者事前沒有準備
- 沒有預期結論
事前沒有準備
- 沒有思考溝通對象與目標
- 沒有想過:怎樣描述問題?怎樣把問題講好
- 每個成員只看到自己的事,不管下游,甚至不知道下游團隊有誰?
- 沒有準備文件,沒有閱讀別人的文件
只針對特定人的喜好討論
- 主席喜歡聽的
- 隱藏問題
會議中
- 分心:遲到,滑手機,看電腦,會議中斷
- 過於冗長,時間沒有控制,會議沒有節奏
- 主席控場:樓歪了沒有歪回來
- 效率:
- 過流水帳沒效率(我認為要過)
- 過流水帳太隨意,沒有重點
- 討論:
- 與會成員跟其他人沒互動
- 沒有 或者不願意 Open Mind
- 沒有決議,產生結論,行動,指標
會議後
- 什麼都沒得到
- Action 沒有追蹤
後記
說得直接點,從開會的品質與效率,就可以知道這家公司營運狀況。
我帶的團隊除了基本工作上職能、技能的要求,另外要求是:原則、守時、紀律、章法 … 而不是人治,我甚至有時候會自己犯了規,被大家指正,這些都是我覺得應該的。
幾年前在線上讀 Open Course 的時候,那是某知名國立大學 (你想得到的那四間) 的課程,教授第一堂課進視聽教室看到黑板上寫著:『教室內禁止飲食』,就開始碎碎唸說:
國立大學的視聽教室,需要強調這件事情,是很丟臉的,你們都成年了,不會自己判斷?
很有感,因為我認爲一家企業,如果在工作上沒有一定紀律的要求,這家公司能走多久是打問號的。越高層,越要遵守紀律,但普遍的現象是:高層就是破壞紀律的人。
會議的紀律,是我看一家公司營運的品質的指標指一。如果我是老闆,第一天就是我寫的這規則,沒有人可以有例外,包含我自己。
原稿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