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板導入 - 軟體開發與維運
在 Software Development Lifecycle 的整理中,整理了我經歷各種角色之後,把 軟體開發流程 (SDLC)
做了不同面向的分析,最後抽象化了四個層次:
- Plan
- Execution
- Acceptance
- Operation
最近我把這個結論應用到看板的規劃,這個規則最近上線開始試跑,跑的過程中,我又有新的想法,這些想法大多來自於過去音樂製作的心得與學習。
Updated 2023/07/19: 本文部分收錄在個人著作 《SRE 實踐與開發平台指南》 - 2023/08 上市
看板規劃草圖
下圖是規劃時寫的草稿與規則:
我這個想法一些管理的書提到的 PDCA (Plan-Do-Check-Act) 的概念有點像,但不太一樣,因為我很在意 Operation
的時間性、發酵、現場的回饋 (Feedback from Live)。
調整
看板規劃過程中,我又有新的想法,只是還沒放上去,改動如下:
- Plan: 不變
- Execution: 不變
- Acceptance: 不變
Go Live
: 從 Operation 換成Go Live
第四個變成 Go Live
,想法來自於我的音樂 Blog 的文章:簡單、複雜,裡面提到關於練習的場景的想法,從家裡、練團室、到表演舞台、錄音室等。重點在於練完後,只要是 Go Live
態度就會不一樣,這想法跟軟體系統 On Production
是一樣的。
聽到 系統上線
大家就會非常認真看待、警慎,而在看板的流動中,只要變成 Go Live
就表示已經開始有人在用,一段時間之後才可以變成最後的 Done
。因為使用 Operation
這個用詞太抽象了,大家對於 What is Ops? 理解不一樣,反而會被忽略,甚至不被重視。
Go Live
只有一個目的:收集回饋,放大他,快速反應,回到 Plan 的循環,整個概念跟 What is Automation? 提到的概念是一致的。
這四個階段是抽象化之後的,不管是開發商業功能 (Biz)、還是工程性的功能開發,像是開發自動化部署 (CI/CD)、自動化測試、處理 Bug、處理架構 … 都可以用,也就是這些事情,都要過這些關卡,才能 Go Live
標籤
看板中定義了幾種標籤,用來快速視覺化:
- 紅色:P1 (First Priority),每個流程只能有一個
- 黃色:Pending 可能被中斷,無法繼續進行,停在原地
- 橘色:Delay 沒依照進度完成
- 綠色:超前
- 藍色:請假
維運
最近跟同事討論到維運的話題,我這樣比喻:
你買了一台新車,交車之後要做什麼?是不是要維護?幾公里之後要進廠保養?換機油、定期檢測?所以維運是什麼?開車上路就是維運,SRE 談的都是 Live。
這些層次可應用的範圍很廣,不僅止於軟體開發,其他領域我相信一樣可以適用。
更多參閱:What is Ops?
看板的目的
- 面對變化,快速反應
- 看見全局
- 看見浪費
看板導入
下圖是實際套入規劃的執行看板樣貌,效果還不錯。
為了避免透露商業機密,圖中把人名都 mark。
可以給有需要的朋友參考我的方法。
延伸閱讀
- Software Development Lifecycle
- What is Ops?
- What is Automation?
- Slogan in SRE
- Study Notes - SRE Opening and Chapter 1
- 人生的視野
- 簡單、複雜
- 個人著作《SRE 實踐與開發平台指南》 (2023/08 上市)
相關資料
- PDCA(Plan-Do-Check-Act)
- AWS Well-Architected
- 每个架构师都应该研究下康威定律
- AgileTesting Framework
- 关于 DevOps ,咱们聊的可能不是一回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