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賦與努力


整理關於 天賦努力,一些普遍人錯誤的認知,原文是我 2018/07/07 寫在 facebook 的 草稿


常見的錯誤觀念

誤解一:『絕對音感』很厲害

絕對音感 某種程度會被以為成天賦、天才、天生具備的。在很多場合都會聽到類似的話:

  • 周杰倫很成功,因為他有絕對音感
  • 某某音樂家很強,一定是絕對音感
  • 朋友知道我在玩音樂就問:你有沒有絕對音感?

類似的問題 … 普遍存在社會上 …

但,我的結論,不是這樣的。

(會寫字 or 字寫很漂亮) != 會寫小說、講故事。

這是兩回事,我的論述有底下四篇:

台大音樂研究所副教授 - 蔡振家 在他的論文:絕對音感的認知心理學研究 也提到這樣的概念,以下摘錄ㄧ些段落:

研究顯示,有許多自閉症患者在沒有接受音樂訓練的情形下發展出絕對音感(Miller1999),然而他們卻未必精通音樂。一位自閉症患者就坦言,她天生擁有絕對音感,但音樂卻無法激起她情感上的反應。無獨有偶的,新葛羅夫(New Grove)音樂辭典的「絕對音感」條目中也提到,絕對音感有可能讓人在聽音樂時分心,減低聆賞的樂趣;有些具絕對音感者會抱怨:「我在音樂中聽到的不是旋律,而是聽到一串音名流過」

這段說明了『音感』跟『音樂能力』的關聯性,底下是另一段關於音樂思考的部分:

大致上來說,在亞洲接受音樂基礎訓練的學生,聽音樂時多半能夠用絕對音感把每個音一一聽出來,不過,歐洲的老師卻未必喜歡這樣的聽音方式,於是追問:「不要老是告訴我和絃裡面總共有哪些音,我是在問你『這是什麼和絃?』」

基礎訓練中,必須訓練學習者變成具備某種能力,而這些能力往往是機械性的,但是機械性的東西,往往沒有人性,而音樂是人性的。蔡教授底下這段論文中,寫的更直白了:

從機械論的觀點來看,相對音感其實是比絕對音感更高階、更複雜的處理。我們很容易製造出一部能夠顯示絕對音高的機器(如市售的調音器),但若要寫個程式讓電腦能在聽到音樂之後顯示每個音的首調唱名,卻變得十分困難,因為要教電腦判斷旋律中的哪一個音是首調的 Do,似乎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。

這段論述的實踐,我真的想寫過一篇文章來說明其複雜性:概述『和聲分析』演算法

所以,『絕對音感』是種硬技能,但不代表對音樂的理解力、創作力。

誤解二:那些在台上的成功人士,是『天才』、或者有『天賦』

刻意練習 這本書第八章談如何解釋『天賦』這種事,談的概念跟 誤解一 聊的概念差不多。只是舉例音樂家 #帕格尼尼 的例子說明,在音樂圈這算是老梗了。我的第一個直覺就是:

時間在哪,成就就在哪。

英國有吉他之神美譽的音樂家、歌手、藍調吉他手 Eric Clapton 年輕時整天只練吉他,他練吉他的方式就是帶食物、吉他,整天在浴室裡練琴,之後加上他的遭遇 (喪子、與披頭四成員的三角關係),造就他在音樂上卓越的成就與地位。美國著名吉他手 Paul Gilbert (Mr. Big,以演奏技巧、創意卓越著名) 早期練琴時,室友早上出門聽到他在練同一個句子,下午回來他還是在練同一個句子,只是速度變更快了,他很專注的在一個點。

時間在哪,成就就在哪。

以下這段我很常用,我的文章出現的比率極高:

關於『努力』與『天賦』,我很喜歡日劇 王牌大律師二 EP7 裡的一段對白,那是一個漫畫家老師傅和徒弟在法庭上的對話:

老師傅:「才能這種東西,本來就是該靠自己挖掘創造的!我也不是什麼天才,我只是比任何人都拼命工作,一步一腳印走過來了。等我回頭一看,背後沒有一個身影,那幫懶惰的人在山腳念叨著『誰叫那傢伙是天才』,開什麼玩笑,我最討厭悠哉悠哉地長大的慢性子!比我有時間、有精力、情感豐富的人,為什麼比我懶惰?那就給我啊,要把這些東西都浪費掉的話,就通通都給我,我還有很多很多想創造的東西,給我啊!但是,穗積」導演語調一轉,說:「你要是那麼想讓我道歉,我就道歉,想要錢,我就給你錢。」

這段引用,在底下的文章出現過:


總結

所以如果你有辦法看到這裡的這句話,大概就會知道我的想法:

  1. 我不相信速成這件事情,我只相信專注的力量。更多參見 Cost in Context Switch
  2. 大部分的人都有基本的天賦,但是真正的成功是努力來的
  3. 就機率來講,天才真的有,但真的不多。而且我們生活中遇到的都是努力過,累積上來的『才』。
  4. 有些『才』是外在環境逼出來的,像已故歌手 宋岳庭
  5. C/P 值背後的成本誰來付?能量不滅定律,總有人要承擔這些成本。所以我不相信 C/P 值這件事情。

2019/01/12 補充

整理這篇是因為很多老闆或者 HR 都喜歡有 Talent (天賦)、聰明的人,但過去的時間下來發現,天賦是可遇不可求,與其找有天賦的人,不如找願意努力、且態度願意配合的人。

最後引用著名的技術專家 左耳聽風 專欄的結語分享:

  • 學習沒有捷徑
  • 不需要特別努力,只要正常持續學習,就可以超過絕大多數人
  • 再好的設備與資源,沒有花時間學習是沒意義的
  • 讀源頭的資料,組織自己的學習途徑與地圖
  • 這年代不存在知識不足問題,大多人失去獲取知識的能力,就算知識放在他們眼前。他們需要你喂、需要你幫忙咀嚼、幫忙消化、他們才能吃到。
  • 知識不會不夠,而是如何有效地組織
  • 『硬核知識』相當難啃,除了啃,沒有其他方法
  • 不要說某某技術是反人類的,『硬核知識』不是反人類,是反低能人類的 …





延伸閱讀

站內延伸

喝咖啡聊音樂

參考資料



Comments

  • 全站索引
  • 關於這裏
  • 關於作者
  • 學習法則
  • 思考本質
  • 一些領悟
  • 分類哲學
  • ▲ TOP ▲